您当前的位置 : 中国义乌网>会展>新闻 正文

“互联网+会展”的几点思考:手段还是目的

发布时间: 2015-07-21 14:30:32 来源: 中国贸易报 作者:

  “互联网+”之于会展行业是什么?答案也许并不重要,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用互联网思维做传统生意的商业形态。马化腾也认为:“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,意味着什么呢?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,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,对这个行业的提升。”

  对于会展行业,“互联网+”的提升手段体现在哪?通过这种手段要达到什么目的?

  现在没有人否认“互联网+会展”的核心,在于“互联网”背后的“+”——融合。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会展行业的各自优势,迸发合力,激发创新。

  “互联网+”的特性是创新驱动,跨界融合,重塑结构,连接一切,开放生态,尊重人性等。核心是创新驱动。

  从中国会展业、特别是展览业发展的演变过程看,总体上说该行业属于粗放型,并不为过,产业链上的一些环节仍是资源驱动——人力资源、原料资源、能源资源等,企业的创造能力和产品的附加值低,品牌竞争力不足,增长方式单一,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。当资源成本上涨,利润空间立刻被压缩,甚至陷入困境,由此而派生的种种竞争、甚至是恶意竞争不一而足。

  转变到创新驱动和跨界融合的“互联网+”方式,将会产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创造空间。以会展产业链重要的一环——展览工程行业为例,传统的展览工程包含了策划、设计、建造、实施、运营服务等,最终的核心产品是展台——一个参展商用于展会整合营销活动的空间,以及围绕展台所产生的展会前、中、后期运营服务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展台已由初期的配以“声、光、电”效果,扩展到现在实现了综合灯光、视频、音频、多媒体、互动体验等多种技术和效果,但是,仍然没有摆脱物理空间的角色。设想,通过“互联网+”,未来的展台不排除将在展览展示的形态上发生“颠覆”性转变——一个巨大的集成移动展示终端。这将是以互联网技术贯穿、连通所有展示功能:手机App定位展台、引导展示流程、介绍和演示产品、操控设备甚至现场环境;互动多媒体组织现场各种体验式活动;通过大屏幕终端直接与场内外交流、订购、采访、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;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各阶段营销和传播……这些单一的互联网技术都已存在或正在出现,我们需要的是以“互联网+”的跨界融合与创新驱动理念,重新定义传统的展览概念,甚至重新定义展览设计和展览工程,完成对传统展览形式和形态的“颠覆”。而最终目的还是更好地实施会展整合营销。

  对于“互联网+”的重塑结构,仍以传统的展览工程行业为例,创新驱动应该推动行业设计制造供应链一体化的进程。传统的展览工程领域在一个时期存在过的模式是策划设计、项目管理、工厂制作、现场服务一体化,在发展过程中,随着分工细化和成本增高、管理繁杂等诸多原因,有些企业甩掉了或设计或工厂;但实质上,经营管理环节并没有减少,而且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分工细化,过去的某些环节反而扩展了。以展览设计为例,早期的一个成熟设计师几乎可以独立完成从理念推导、设计策划、三维设计、平面设计、制图、到指导工程实施的大部分过程,现在,由一个设计团队分工协作才可能完成;随着专业化的推进,设计周期、或一个周期内的工作内容也在增加和扩展。再以工厂制造环节为例,一个项目的建造工程在实施中会有很多转化为委托、协作、分包、定制、采购……故此,“互联网+”的设计制造供应链一体化设想是,建立开放的、能将所有设计、制造、生产,以及相关上下游合作伙伴都接入进来的供应链管理系统,数据共享;重新梳理供应链上的合作者,简化环节和渠道。本质是一种社会化分工重构,通过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,提高运作效率,降低运营成本,为客户创造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。

  与此类似的重塑结构还包括设计研发一体化,营销服务一体化……等等。

  “互联网+会展”在行业及行业内企业的落地,是首先要保持传统会展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,继而全面增加互联网的接触点,把“互联网+”全面落地到商业模式、营销、产品、服务中去,与具体的、日常的运营对接。

  当“互联网+”的“浪潮席卷会展行业时,不少从业人员都在研究关于“+”、关于“转型”的方向和思路,我们今天仍会觉得“产品极致化、高性价比”的模式就能真正改变会展行业吗?我们仍会觉得某种App、或某种单纯的技术手段就能推动这个行业的真正变革吗?

  “互联网+”,或者是“互联网+”的思维到底能改变传统会展行业的什么呢?

  会展业说到底还是服务行业,在服务经济时代,产品是无形的,被视为“基础设施”,而服务是贯穿整个产品链的价值体现,因此更加讲求服务体验,客户满意度是衡量这个产业价值的重要标准。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,发现、把握并创造客户需求,才能不断地参与市场创新,带给客户真正的价值服务体验。

  所以,“互联网+会展”就是用智慧驱动服务,用智慧提升价值,用智慧升级产业。

  (未完待续)

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
编辑: 祝璐
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:0579-85516611 Copyright © www.zgyww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:浙网信办[2015]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-1 中国义乌网&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